起源——醫療信息化系統的誕生
故事的開頭要從醫療信息化開始講起。
19世紀7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國內誕生了醫院信息化系統的雛形。1978年,南京軍區總醫院作為首家引進國產DJS-130小型機,在藥品管理等方面開始應用探索,這是國內計算機在醫院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最早嘗試。
在初始階段,系統的使用方式是單機單用戶,整個科室的信息都儲存在一臺機器內,信息無法在個人以及部門之間傳輸。僅有少數大型綜合醫院和教學醫院擁有信息化系統,其中一些醫院開發了一些小型的軟件,那時的信息化系統還只包含了一些管理模塊,如工資軟件、門診收費、住院病人費用管理、藥庫管理等。
到了1980-1990這十年間,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部分醫院開始建立小型局域網絡,并自主開發出基于部門管理的小型網絡管理系統,如住院管理、藥房管理、門診計價及收費發藥系統等。
1990年開始,一些醫院嘗試開發適合自己的醫院管理系統,注重對醫療信息、經濟核算以及物資貫穿整個系統,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已見雛形。
1995年,“軍字一號”項目立項。這個在中國HIS發展史上占據特殊地位的項目背后有一個起伏的故事。
當時,總后衛生部和惠普公司合作,委托301醫院,歷時一年半,開發出“軍字一號”系統?!败娮忠惶枴毕到y就是HIS的最初版本。
系統上線后的推廣工作有很多實施和維護的工作,而301醫院和總后衛生部又沒有資質進行產品推廣,因業務問題301醫院找了很多公司做“軍字一號”的推廣。而這些公司在進行系統推廣的時候,做了很多定制化的調整,“軍字一號”的版本開始混亂起來,標準版本再難延續下去。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正是由于多家企業對于信息化系統的不斷探索,才使得“軍字一號”被廣泛使用,從而提升了行業的醫療信息化水平。衛生信息安全與新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寧義曾說:“版本問題整體上利大于弊,催生和壯大了很多HIS公司,不然行業發展可能會晚上好幾年,步履會更艱難?!?/p>
“軍字一號”的上線在醫療信息化的歷史進程中,種下了一顆種子,靜待著開花結果。
爆發——醫療信息化系統的黃金時代
從2000年2010年間,醫院信息化系統的功能逐漸完善、豐富,從最初的門診管理、住院管理、藥房管理這些基礎的子系統中,衍生出了十多個子系統。
2010年, HIS建設熱潮興起。到目前為止,HIS 系統滲透率已達到較高的水平,三級醫院基本達到 HIS 全覆蓋,二級及以下也基本達到 80%覆蓋,傳統 HIS 系統處于升級換代的新周期。其中門急診劃價收費系統的滲透率已高達80.4%,住院藥房管理系統、藥庫管理系統、門急診病房管理系統、門急診掛號系統、病案管理系統的滲透率已超過70%。
2010年2月,衛生部(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了《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的通知,在積累了大量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經驗后,國內開始了對于電子病歷建設的探索和推進。
在2010年,當時對電子病歷的定義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使用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生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圖形、數據、影像等數字化信息,并能實現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的醫療記錄,是病歷的一種記錄形式。使用文字處理軟件編輯、打印的病歷文檔,不屬于本規范所稱的電子病歷?!边@更像是一種“無紙化辦公”的概念。對于串聯哪些科室的信息,病歷書寫哪些內容,各個角色的身份識別等并沒有做詳細的闡述。
2017年2月,國家衛健委印發了新的《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關于電子病歷建設摸索經歷了整整7年的時間。新印發的規范中,增加了對于電子病歷系統的定義,“電子病歷系統是指醫療機構內部支持電子病歷信息的采集、存儲、訪問和在線幫助,并圍繞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效率而提供信息處理和智能化服務功能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痹诙x中更加明確了建設醫療系統的核心目的。電子病歷系統的建設目的和建設方向逐漸明晰。
2017年,國家機構開始增大頒布醫療信息化的相關政策的頻率,并多次提到加強電子病歷的建設。電子病歷在醫院端的滲透率逐年增高。截至2019年,電子病歷滲透率已達到71.1%,在臨床管理系統滲透率中穩居前三。
至此建設醫療信息化的核心目的已完全從最初的提升運營效率過渡到了提升醫療質量。多名業內從業者都表示:醫療的核心,永遠是以人為本。
智慧醫院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演變——智慧醫院的航行方向
2019年3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在北京天壇醫院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就記者提問的“智慧醫院在2019年、在全國有哪些工作重點”進行了回答。
她指出智慧醫院的范圍主要包括三大領域,分別是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和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智慧醫療是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在電子病歷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手段,幫助醫護人員做初級醫療決策支持。2018年,在國務院發布的《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標準》中,規定4級電子病歷需“實現病人就醫流程信息(包括用藥、檢查、檢驗、護理、治療、手術等處理)在全院范圍內安全共享”以及“實現藥品配伍、相互作用自動審核,合理用藥監測等功能”。
智慧管理核心是針對醫院進行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精細化的成本核算。這需要運用醫院管理系統進行實時監測,實時掌握全院的運轉情況。最早醫院管理的系統就是HIS系統,目前醫院管理系統已發展的很成熟,涵蓋了很多功能模塊,包括設備管理、物資管理、藥品管理等。
智慧服務的提供內容主要源于2019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評估內容涵蓋了診前、診中、診后、全程,基礎與安全五個大類,又細分了17個具體項目。
來源: 健康界